作者:美食故事王
2017年3月,政府一度要開放農藥殘留值的上限,引起社會大眾的議論,
許多立法委員也質疑食藥署是否有經過審慎思考後才執行這項政策,
當時已宣布暫緩實施,但也再次帶起了農藥殘留的議題。
在現今農作物普遍噴灑農藥的情況下,消費者已經無法確定蔬果有無噴灑農藥,
有些蔬果,消費者以為沒有很多農藥,但其實灑了很多農藥,
這與農民習慣、蔬果需求量、季節、生產環境有關,
很難一概地說哪種噴得多、哪種噴得少,
因為是經常在變動的,會因為農藥種類、栽種地是否招蟲害、以往作物的不同而有所影響。
但以常用的農藥而言,它們大多為水溶性成分,
只要多洗幾次,幾乎都可以完全清除,
且根據檢測數據顯示,幾種印象中農藥殘留較嚴重的蔬果,
在清洗乾淨後,儀器上也幾乎驗不出農藥的信號了,
所以重點是「把它洗乾淨」。
用自來水浸泡或沖洗可以去掉部分農殘,但不要泡太久,
以5分鐘為主,不宜超過10分鐘,如果泡的時間太長,
反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,也有害健康。
不過,也有美國康乃狄克州政府的一個部門,
曾經進行過一項規模比較大的清洗去農殘的研究,
研究顯示這些農藥是否容易被洗掉,
跟它們的溶解性關係很小,主要是被清洗時的機械運動所去除的。
所以,他們的建議是:在自來水下沖洗30秒以上,伴隨搓洗。
而需要注意的是,洗滌劑清洗蔬果的方法不值得提倡,因為洗滌劑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,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
如果真的很擔心農藥殘留,那麼可以把清洗的過程拉長,
並且把步驟稍微增多,把浸泡與搓洗或刷洗結合,
以達到最好的清洗效果,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步驟:
1.「浸泡」:先將蔬果浸泡5分鐘。因農藥大多是水溶性的,浸泡可使農藥溶解。
2.「流動」:再以流動的清水沖洗3到5分鐘,將殘留農藥沖離。
3.「搓洗或刷洗」:開大水沖洗,以手或具有柔軟刷毛之器具輕刷洗蔬果表面。
4.「切除」:最後再去除蔬果蒂頭、根部。
Facebook Comments